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

每日讯息!焦点访谈丨因地制宜 一刻钟“圈”出美好生活

来源:央视新闻    时间:2023-06-21 14:36:20

从居住的小区步行一刻钟,能享受哪些服务?能否满足生活日常所需?不久前,商务部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所谓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就是在社区里步行15分钟,大约一公里的范围内,就能找到各种店铺和设施,满足购物餐饮、养老托育、文化休闲等方方面面不同的需求。从2021年起,全国已有80个地区进行了试点,建设了约1400个生活圈,其中有不少是为老旧小区而建。这些一刻钟生活圈是怎么打造出来的,建设过程中,又有怎样的故事?记者在北京市两个社区,进行了一个多月的调研。

张莘宜是北京广安门外街道莲花河社区的社区书记。很长一段时间,她频繁收到社区老人们的反映,要求建养老驿站,解决老人吃饭问题。

莲花河社区建成近20年,人口5000多人。通过这些年的发展,在步行一刻钟,也就是社区周边一公里范围内,超市、菜店等设施较为齐全,生活便利。但随着社区进入老龄化,老年人占比逐渐超过了五分之一,对养老驿站的需求越发凸显。


(相关资料图)

在北京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动态地图中,可以清晰看到莲花河社区的一刻钟生活圈便民商业分布情况。圈内有一个养老驿站,但对于莲花河社区的老人们来说,去这里有一个非常现实的困难,就是要过一条交通极为复杂的主干道,路途非常不方便。除此之外,相邻社区也有一个养老驿站,条件也不错,老人们为什么不去这里呢?记者跟随社区书记张莘宜实地走了一趟。

记者跟着社区书记一起,从丽水莲花小区走到了距离最近的养老服务驿站。从地图上看直线距离1公里,但是走了24分钟,其间经过了一条河和3个十字路口,这3个十字路口的车流量都非常大,这24分钟对于老年人来说还是非常困难的。

看来,周边的养老驿站,确实很难解决莲花河社区的老人用餐问题。老人们的诉求非常强烈,张莘宜更是心急如焚。他们计划用社会资本投资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方式建养老驿站,但是摆在她面前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找不到合适的地方。

莲花河社区紧挨北京西客站,人流量大,地段好,周围的商铺一向不愁租售,业主不愿意低价租给社区做公益。而小区内更是找不到闲置空间,这让张莘宜十分发愁。

张莘宜面临的难题其实并非个例。商务部研究院的副院长张威近年来一直在全国各地调研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情况。她发现,老小区经过多年发展,周边配套大多能满足居民买菜、买药等基本需求。近年来,居民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就是要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但是老旧小区空间不足,又是在建设过程中普遍面临的一大难题。

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 张威:早年社区在建设的时候,可能对这一部分没有考虑得那么周全。所以现在老旧小区里面商业设施没有那么齐全,所有的东西都固定在那,我们解决的就是如何盘活存量的问题。

如何盘活存量,找出可利用空间,增加便民设施?近年来,各地各部门想了不少办法。北京和平里北街,一辆“退役”闲置的公交车,经过改造变成了一个“小型菜场”;浙江杭州,废弃核酸亭改造成了“亚运青年微站”,向市民提供便民服务;厦门东渡片区,利用老旧小区改造之机整合低效闲置空间,建设邻里食堂等等。

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 张威:把社会上一些闲置资源跟社区居民消费需求更好结合,带动社会资本增强市场化投入,满足老百姓的一些日常生活需求。各家有各家的难处,但各家也都有各家的高招。

经过大半年的寻找,5月中旬,张莘宜终于等到了一个好消息。社区的一个底商因为租约到期空了出来,而业主是国资企业,正有意往养老服务领域发展,双方一拍即合。房子找到了,但随之而来的是另一个难题。按照西城区每两万人至少配置一个养老驿站的规定,广外街道已经达到了配置要求。莲花河社区还能不能再增加一个养老驿站呢?

张莘宜把社区老人的需求和他们想到的办法反馈给了广外街道,街道负责人经过调研和实地考察,同意了莲花河社区的想法。目前,莲花河社区养老驿站的建设申请已经提交给相关部门,正在审批过程中。

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 张威:大部分的时候,商业规划我们都是自上而下推的,而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建设更多体现的是以人民满意为标准,就是需要什么、想要什么,我们就解决什么。我们不鼓励一刀切,更多希望各地能结合所在城市以及不同小区的消费发展需求,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积极主动创新。

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缺什么补什么,因地制宜是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建设宗旨。与莲花河社区同属一个街道的茶马南街社区,是以茶产业为主的大型商住混合社区。这里茶铺林立,商业发达,周边居民的休闲活动空间受到了大幅挤压,他们很希望有一个公共活动空间,在里面能有阅读区、体育运动区和小剧场等等。广外街道引入了社会资本,想在社区打造这样一个活动空间,经过多方寻找,好不容易在茶城里找到了一个闲置地下仓库。但是新的问题随之而来,这个仓库在规划时就明确要求只能用于仓储货物,不能进行别的用途,如果要改变用途,手续非常烦琐,这下街道办也犯了难。

记者调研发现,老旧小区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碰到的普遍难题:一是小区空间不足,另一个就是空间规划用途与使用用途不相符,在变更用途方面遇到政策上的掣肘。

解决这样的难题,需要的是政策上的突破。广外街道了解到,近年来,商务部等12个部门出台《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明确“推动土地复合开发利用、用途合理转换,盘活存量房屋设施”。北京市相继出台了多个措施鼓励利用闲置空间进行便民商业服务,这为茶马南街的难题提供了破解思路。他们顺利将仓库空间的使用范围变更为便民服务,这样,阅读区、体育活动区、理发店等都能够进驻了。但是小剧场还是被卡在了门外。

广外第三空间负责人 李楠:如果不商演的话是可以的,商演的小剧场不在商务局列的(便民服务)清单里头。

李楠是承包这个便民服务空间的负责人,他希望能够将小剧场的一部分时间开放给商演有所盈利,以此来覆盖投入。社区和街道办认为,这样的想法并无不妥,但是,现行的政策在这方面是个空白。

是否将经营类小剧场纳入到便民服务清单中,相关部门和街道一起协商了多次,前前后后经历了近半年时间。最终,在确定便民活动空间大部分时间用于公益,小部分用于经营后,西城区多个部门决定,共同做一个突破。

北京市西城区商务局副局长 刘军:最后给予办理过程开了绿灯,允许它做这个相应的工作。但是在做小剧场的过程中,因为人员聚集,又在地下,我们依托相关部门也对它进行了严格审核,达到要求以后,我们才给予了有关手续上的通过。

老百姓心心念念的小剧场终于落成,平日,这里就成了社区活动的聚集地。周围社区的老年合唱团就在这里排练。

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 张威:政府不是选手,政府更多是解决一些靠市场力量没办法解决的问题,通过政府介入引导,能够让整个模式运行起来。现在各个部门积极努力,在守住安全风险底线的前提下进行柔性管理,来进行一些传统流通治理领域的制度性改革和创新,更好提升人民的幸福感、满足感。

5月20日,小剧场迎来了首场商业演出。截至2022年,全国80个试点地区建设1402个便民生活圈,改造提升标准化菜市场和生鲜菜店6855个、维修点7978个,养老站点1172个。

据了解,商务部把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纳入主题教育重要内容,作为践行“商务为民”的具体行动,推动主题教育与便民生活圈建设相结合,近期将会同有关部门出台“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指导各地构建多类型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缺什么补什么,百姓有什么需求,政府部门就做什么,努力把社区里的短板补齐,让服务更便利,设施更齐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也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推荐内容

Copyright   2015-2022 华中导报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26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